随着建筑市场的持续低迷,混凝土行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日益凸显,结合搅拌站实际的工作经验,我对混凝土原材控制管理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,下面是我的一些见解。
1.原材料质量控制
现在大部分搅拌站试验室原材料检测趋于形式化,这里面的形式化并没有说不做检测,而是技术人员对试验员做出的原材料的检测数据关注较少,作为一个直接接触一线的员工,没有将实时检测数据延伸用于指导实际生产,没有将原材料指标、混凝土性能、混凝土质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那么原材料检测数据时效性将大打折扣。对于原材料数据、混凝土强度、工作性能三方面进行长期分析归纳,我觉得便可得出混凝土质量的发展规律,为混凝土质量管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。
混凝土从搅拌站到项目交付使用时仅为半成品,过程质量控制与全员息息相关,但由于责任覆盖有盲区,经常会遇到混凝土产品实现过程中配合比调整不及时、操作员随意调整配合比、调度发车导致现场车辆积压、泵工允许离析混凝土入泵等问题导致质量为题而出现互相推诿,却不是在第一时间去想怎么解决,为了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风险,从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发,选出质检员、操作员、调度员、客服员、泵工五个岗位进行责任划分,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措施,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处罚相关责任人,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。
2.成本管理
混凝土企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,受大环境影响如今已经到了瓶颈,企业要生存所以大打价格战,但那无异于饮鸩止渴,企业要生存、要发展还可以向管理要效益,但是,这不但需要各部门深化自身管理工作,还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:
(1)质检部门做好配合比的精细化使用管理工作,同时根据原材料品质、施工方式、施工部位等要求进行配合比二次策划;
(2)积极推进科技创效,降低主材成本,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,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,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丰收。
(3)对于搅拌站而言,混凝土退货现象时常发生,质量原因、设备原因、现场原因等等,从而给搅拌站带来一系列麻烦,那么怎么预防或减少退货现象发生呢,作者认为导致退货发生的更多的是人为因素,那么把产品从实现过程到退货过程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权重划分,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,认真落实责任制度。
混凝土企业的技术管理,质量管理工作,它关乎到的是企业的生死存亡,因此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,质量管理工作,以用户的需求作为自己的标准,在工作中不断思索,做好工作的前瞻性,以最小的代价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,做好企业腾飞发展的垫脚石。